电暖炉使用不当致肺功能衰竭,当心取暖“神器”变“凶器”
2024-05-27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
2024年首场寒潮已经抵达广东。不少人会使用电暖器、电热毯、暖宝宝等“取暖神器”来御寒。近日,吴女士因电暖炉使用不当引发火灾,造成全身多处烧伤,由120救护车送往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进行救治。由于她长时间吸入浓烟导致肺功能衰竭,目前已启用体外膜肺氧合(ECMO)治疗。
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主治医师汤文彬表示,近期,因使用取暖用品被烧烫伤的就诊患者明显增多。他提醒,市民使用取暖设备享受温暖的同时,也要谨防低温烫伤,若发生了烫伤,要正确应对,及时就医。
冬季常见的烧烫伤类型主要有烧伤和低温烫伤两类。生活中常见的烧伤源有沸水、滚粥、热油、热蒸汽烧烫和火灼伤等,常见的低温烫伤有电暖器、暖宝宝、热水袋、艾灸等。
“低温烫伤的创面往往较小,呈圆形或椭圆形,烫伤皮肤表面看上去不太严重,但创面较深。”汤文彬介绍,气温烫伤是指身体长时间接触高于45℃的低热物体所引起的慢性烫伤。如果处理不当,可能会引起创面感染,从而导致伤口难以愈合或愈合后遗留严重瘢痕。
使用“取暖神器”时,需要注意什么?汤文彬表示,切勿在睡觉或意识不清的情况下使用取暖物品,避免其直接且长时间接触皮肤。尤其是婴幼儿、孩子、老年人使用电暖器、热水袋、暖宝宝等物品取暖时要格外注意,应在家人的监护下使用,并随时查看使用状况,发现异常及时停止使用。
“大家一定要到正规渠道购买质量过关的取暖产品,慎防‘三无’产品发生意外爆炸,从而导致烧烫伤。平时还有定期检查取暖产品是否老化或破损,如果有问题就要及时更换。”他说。
如果不幸发生意外烧烫伤,应按照“冲、脱、泡、盖、送”流程进行急救处理,即患者用冷水冲洗,脱去烧烫伤区域的衣物,用洁净的毛巾或衣物等保护创面,并送往医院及时就医。
汤文彬提醒,低温烫伤的患者不要在创面上涂抹酱油、牙膏等,此类物品不仅容易引起伤口感染加深,增加治疗难度,也会影响医生对伤情的判断。
南方+记者 厉思璇
通讯员 胡颖仪

猜你喜欢

股指期货开户指南:轻松入门,把握市场机遇


酒钢宏兴(600307SH):深入推进储能用不锈钢的研发推广工作


你买过的“明星基金”,还在亏钱?


美的集团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授权:“智能中控屏及其主体”


“理财夜市”受客户欢迎,为何未能全面推广?


杠杆投资:玩转金融市场的双刃剑


新国标落地后楼市火热 消费者关注多项“硬核”指标


专业的炒股配资网:高杠杆下的财富游戏,风险与机遇并存


谷歌发布开源AI大模型Gemma,称其性能在同等规模中最为先进


商务谈判师:颁发单位是、考试难不难、报考要求


每日龙虎榜 期市资金日内净流入 螺纹钢增仓位居榜首


清越科技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:“压合装置”


阳光财险:助农解民忧,保产促秋收


新国标落地后楼市火热 消费者关注多项“硬核”指标


金价高位震荡 后市还将走高?


农业银行突遭举牌!险资继续买入


分付24小时回收计划:重构数字时代的商家支付安全感_系统_用户_消费


怎么理解股票杠杆:放大收益,也放大风险


炒股配资:撬动财富的杠杆,亦是风险的双刃剑


杠杆融资融券:撬动财富的双刃剑
